过敏性鼻炎冬天发作
发布于 2025/06/16 07:52
发布于 2025/06/16 07:52
过敏性鼻炎冬季发作主要与冷空气刺激、尘螨滋生、室内通风不足、免疫力下降及鼻腔黏膜干燥有关。可通过环境控制、鼻腔护理、药物治疗、免疫调节及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
寒冷空气直接刺激鼻黏膜,导致血管收缩和炎症介质释放,引发喷嚏、流涕等症状。外出时佩戴口罩可有效阻隔冷空气,居家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在50%-60%,避免鼻腔干燥。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
冬季密闭环境促使尘螨在床品、地毯中大量繁殖,其排泄物是常见过敏原。每周用60℃以上热水清洗床单,使用防螨材质寝具,定期暴晒被褥。伴有眼痒症状时可联合使用抗组胺滴眼液如奥洛他定。
门窗长期关闭导致过敏原浓度升高,二氧化碳积聚加重鼻塞。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PM2.5和花粉。合并哮喘患者需监测峰流速值,必要时增加孟鲁司特钠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冬季日照减少影响维生素D合成,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益生菌,进行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反复发作者可考虑脱敏治疗,常用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制剂需持续3-5年。
暖气使用导致鼻腔湿度下降,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每日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2次,睡前涂抹凡士林保护鼻前庭。出现血性分泌物时需排除干燥性鼻炎,避免用力擤鼻。
冬季需保持每天2000毫升温水摄入,食用白萝卜、百合等润燥食材,晨起用冷水洗脸增强耐寒能力。外出前15分钟预先使用鼻用阻隔剂,居家避免地毯、毛绒玩具等过敏原载体。持续性鼻塞超过两周或伴头痛、嗅觉减退时,需耳鼻喉科排查鼻息肉或鼻窦炎。过敏体质者建议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明确致敏原,冬季适当延长睡眠时间有助于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