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到底是什么

发布于 2025/06/27 07:15

肥胖症是一种由体内脂肪过度蓄积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通常以体重指数超过28作为诊断标准。肥胖症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内分泌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体重超重、活动耐力下降、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药物治疗、代谢手术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肥胖症患者存在家族聚集倾向,与瘦素受体基因、黑皮质素受体基因等遗传缺陷相关。这类患者常表现为自幼体重增长过快,常规减重手段效果有限。建议通过基因检测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采用个体化方案,如使用奥利司他胶囊、利拉鲁肽注射液等药物辅助治疗,必要时考虑胃袖状切除术等代谢手术。

2、饮食不当

长期高热量饮食是肥胖症主要诱因,特别是过量摄入精制碳水、反式脂肪酸等食物。这类患者多伴随胰岛素抵抗,可能出现黑棘皮病等皮肤改变。需调整膳食结构,增加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油炸食品摄入。医生可能建议使用二甲双胍肠溶片改善代谢异常。

3、运动不足

体力活动过少导致能量消耗低于摄入,脂肪逐渐堆积形成向心性肥胖。患者常见腰围显著增粗,易合并脂肪肝。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活动,配合平板支撑等抗阻训练。对于膝关节损伤者,可选择水中运动降低关节负荷。

4、内分泌疾病

库欣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会引起病理性肥胖,患者往往伴有特殊体貌特征,如满月脸、痤疮等。需通过皮质醇测定、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使用甲羟孕酮片等药物控制原发病,同时监测血压、血糖等代谢指标变化。

5、药物影响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精神病药等可能导致药物性肥胖。这类患者体重增长迅速,停药后可能缓解。不应自行调整用药,需由医生评估后更换为阿立哌唑口崩片等对代谢影响较小的替代药物,必要时联用瑞格列奈片控制血糖。

肥胖症患者需建立长期体重管理计划,每日记录饮食和运动情况,定期监测腰围、体脂率等指标。烹饪时选择蒸煮等低油方式,避免含糖饮料。合并睡眠呼吸暂停者应使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血脂等项目,由营养科和内分泌科医生共同制定阶梯式干预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内分泌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