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群容易患泌尿系结石
发布于 2025/06/27 08:02
发布于 2025/06/27 08:02
泌尿系结石容易发生在长期饮水不足、高盐高蛋白饮食、代谢异常、泌尿系统疾病及长期卧床等人群中。主要有长期饮水不足者、高盐高蛋白饮食者、代谢异常者、泌尿系统疾病患者、长期卧床者等。
每日饮水量过少会导致尿液浓缩,尿液中矿物质浓度升高,容易形成结晶并逐渐发展为结石。这类人群通常表现为尿量减少、尿液颜色深黄。建议增加每日饮水量,保持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避免长时间憋尿,可适量饮用柠檬水帮助预防结石形成。
过量摄入钠盐和动物蛋白会增加尿液中钙、尿酸和草酸的排泄量,提高结石形成风险。这类人群多伴有肥胖、高血压等代谢问题。日常需控制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少红肉及动物内脏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比例,适当补充低脂乳制品。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痛风、糖尿病等代谢异常疾病会导致尿钙、尿酸或草酸排泄增加。这类患者通常伴随原发病症状如关节疼痛、多饮多尿等。需积极治疗原发病,痛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别嘌醇片、非布司他片等药物,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
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先天性尿路畸形等疾病会导致尿液滞留或成分改变。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症状。需及时治疗原发病,尿路感染可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前列腺增生可选用坦索罗辛缓释胶囊。
因骨折、瘫痪等原因长期卧床会导致骨骼脱钙、尿液滞留,增加结石风险。这类人群需定期翻身活动,每日进行被动肢体运动,保持足够饮水量,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骨钙流失。
预防泌尿系结石需保持每日2000-3000毫升饮水量,尤其高温环境或运动后要及时补水。饮食上控制钠盐和动物蛋白摄入,增加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富含枸橼酸的食物。有代谢性疾病或泌尿系统疾病者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和泌尿系超声,发现结石早期可通过药物排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上一篇 : 前列腺白细胞高怎么办
下一篇 : 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