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结核性膀胱炎
发布于 2025/06/27 10:37
发布于 2025/06/27 10:37
结核性膀胱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膀胱特异性炎症,属于泌尿系统结核的常见类型。结核性膀胱炎多继发于肾结核,主要表现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下腹疼痛,严重时可导致膀胱挛缩或肾功能损害。
结核性膀胱炎主要由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结核病灶经血行播散至泌尿系统引起。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到达肾脏形成结核灶,随尿液下行感染膀胱黏膜。泌尿系统结核中约半数会累及膀胱,长期未治疗的肾结核患者更易继发膀胱结核。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
早期症状以尿频、尿急、夜尿增多为主,排尿时可能出现灼热感或耻骨上区钝痛。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肉眼血尿或脓尿,部分患者伴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晚期因膀胱壁纤维化导致容量缩小,出现严重尿频甚至尿失禁。若合并输尿管结核,可能引发肾积水或肾功能减退。
确诊需结合尿抗酸染色、结核菌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晨尿连续3天送检抗酸杆菌阳性率较高,但培养需4-8周。膀胱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粟粒样结节或溃疡,活检发现干酪样肉芽肿可确诊。影像学检查如静脉尿路造影可评估肾结核及输尿管狭窄情况,CT能清晰显示膀胱壁增厚和周围组织受累程度。
标准抗结核方案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和乙胺丁醇片联合用药,强化期2个月后转入4-7个月的巩固治疗。对耐药结核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方案,可能使用左氧氟沙星片、阿米卡星注射液等二线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出现膀胱挛缩者可辅以膀胱灌注治疗。
未规范治疗可能导致膀胱容量永久性缩小、输尿管狭窄继发肾积水,甚至肾功能衰竭。严重膀胱挛缩需行膀胱扩大术或尿流改道手术。早期规范治疗者预后良好,但需完成全程抗结核以防复发。合并HIV感染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疗效较差,需延长疗程至9-12个月。
结核性膀胱炎患者应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及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治疗期间避免劳累,定期复查尿常规和泌尿系超声。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黄疸、视力模糊需立即就医。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筛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需遮掩口鼻防止呼吸道传播。完成治疗后仍需随访2年以上,监测是否复发。
上一篇 : 尿道口鸡冠状怎么回事
下一篇 : 男性患上膀胱炎后会自己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