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是什么

发布于 2025/06/27 16:30

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是恢复或维持正常心律,预防心律失常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主要通过控制异常电活动、减少心脏负荷、降低猝死风险等方式实现。

心律失常可能由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心脏结构异常、遗传因素或药物副作用等引起。治疗需针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用药,如快速性心律失常常用钠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缓慢性心律失常可能需要阿托品或起搏器治疗。药物选择需考虑心律失常机制,例如房颤患者需控制心室率并预防血栓,室性心律失常需优先预防猝死。非药物治疗包括导管消融、植入式除颤器等,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或高危患者。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评估心电图和心脏功能,调整方案以平衡疗效与安全性。

患者应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加重时须及时就医,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者需遵医嘱复查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警惕药物相互作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小儿内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