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和牙周炎的区别

发布于 2025/06/28 09:12

龋齿和牙周炎是两种不同的口腔疾病,龋齿主要破坏牙体硬组织,牙周炎则累及牙齿周围支持组织。龋齿通常由细菌产酸腐蚀牙釉质引起,表现为牙齿龋洞、敏感或疼痛;牙周炎多因菌斑堆积导致牙龈炎症,伴随牙龈出血、牙槽骨吸收甚至牙齿松动。两者在病因、病变部位及症状上存在明显差异。

1、病因差异

龋齿主要由变形链球菌等产酸细菌分解食物残渣,长期腐蚀牙釉质导致。牙周炎则因牙菌斑中的厌氧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引发慢性炎症,逐渐破坏牙周韧带和牙槽骨。龋齿与高糖饮食关系密切,牙周炎更易发生于口腔卫生不良或免疫低下人群。

2、病变部位

龋齿病变局限于牙齿本身,从牙釉质向牙本质、牙髓逐层发展。牙周炎累及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等支持组织,早期表现为牙龈炎,后期形成牙周袋并引发骨质流失。龋齿可能单颗发生,牙周炎常波及多颗牙齿甚至全口牙。

3、典型症状

龋齿早期出现白垩色斑块,进展后形成黑色龋洞,遇冷热酸甜刺激疼痛,严重时引发牙髓炎。牙周炎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口臭、牙齿敏感,晚期出现牙齿移位或脱落。龋齿疼痛多为刺激性,牙周炎疼痛呈持续性钝痛伴咀嚼无力。

4、检查方法

龋齿通过探针检查龋洞深度,X线片观察龋坏范围。牙周炎需测量牙周袋深度,拍摄全景片评估骨吸收程度。龋齿诊断侧重牙体缺损,牙周炎诊断需结合探诊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等综合判断。

5、治疗原则

龋齿采用去腐充填术,严重者需根管治疗或冠修复。牙周炎需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基础治疗,重度病例可能接受翻瓣术或骨移植。龋齿治疗以恢复牙体形态为主,牙周炎治疗更强调控制感染和功能重建。

预防龋齿需减少高糖摄入并使用含氟牙膏,牙周炎预防依赖每日巴氏刷牙法和定期洁牙。两类疾病均需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出现牙龈出血或牙齿敏感时应及时就诊。控制吸烟、糖尿病等全身因素可降低牙周炎风险,窝沟封闭能有效预防儿童龋齿发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口腔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