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为什么需要心理护理

发布于 2025/06/29 10:05

糖尿病病人需要心理护理主要是因为长期疾病管理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心理状态直接影响血糖控制效果。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主要与疾病认知偏差、治疗依从性下降、并发症恐惧、社会功能受损、代谢紊乱继发情绪障碍等因素有关。

1、疾病认知偏差

部分患者对糖尿病存在过度恐慌或轻视态度,可能错误认为胰岛素治疗会成瘾,或盲目依赖偏方。这类认知偏差会导致治疗中断或过度控糖,建议通过糖尿病教育门诊纠正错误观念,必要时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辅助调整。

2、治疗依从性下降

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血糖监测易产生倦怠心理,患者可能自行减少用药频次或停止监测。临床常见表现为随机血糖波动超过5mmol/L,可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改善,严重时需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调节情绪。

3、并发症恐惧

对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担忧会引发持续应激状态,促使皮质醇分泌增加反而升高血糖。此类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和心悸症状,建议采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必要时短期服用阿普唑仑片缓解急性焦虑发作。

4、社会功能受损

职场歧视或家庭过度保护可能削弱患者社会参与度,部分患者因频繁请假就医产生职业危机感。表现为社交回避和食欲改变,需通过团体心理治疗重建社会支持系统,合并抑郁时可考虑米氮平片改善情绪性进食。

5、代谢性情绪障碍

持续高血糖状态可能直接损伤边缘系统功能,引发难以缓解的情绪低落。这类生理性抑郁常伴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需在控糖基础上联合舍曲林片等对代谢影响较小的抗抑郁药。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每周3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运动时携带含糖食品预防低血糖。建议家属参与血糖监测记录,避免过度关注或指责饮食行为。定期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可减轻未知恐惧,与主治医生建立固定随访周期有助于维持治疗信心。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或睡眠紊乱时,应及时至心理科联合诊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内分泌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