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胆道蛔虫症

发布于 2025/06/29 10:31

小儿胆道蛔虫症是指蛔虫成虫或幼虫进入胆道系统引起的疾病,多由肠道蛔虫上行感染导致,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呕吐、发热等症状。主要诱因包括{生食污染食物}、{饭前便后未洗手}、{饮用未煮沸水源}、{肠道蛔虫感染未治疗}、{免疫力低下}等。

1、生食污染食物

儿童食用被蛔虫卵污染的蔬菜水果或未洗净的生冷食物后,虫卵在肠道内孵化成幼虫,幼虫可穿透肠壁经血液循环迁移至胆道。患儿可能出现脐周隐痛、食欲减退等早期症状。家长需注意食材清洗消毒,避免生食。若确诊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咀嚼片等驱虫药物。

2、饭前便后未洗手

蛔虫卵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儿童接触污染土壤或物品后未清洁双手即进食,易导致虫卵经口摄入。典型表现为突发剑突下钻顶样疼痛,可向右肩放射。家长应监督孩子养成洗手习惯,出现症状时可热敷缓解痉挛,必要时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止痛。

3、饮用未煮沸水源

被虫卵污染的地表水或井水未经充分煮沸饮用,可能引发感染。幼虫在胆道内活动可导致胆管炎,伴随寒战高热、黄疸等症状。建议家庭使用滤水设备,饮用水至少煮沸3分钟。急性发作期需禁食,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严重者需胆道镜取虫。

4、肠道蛔虫感染未治疗

肠道内大量蛔虫成虫可能因药物刺激或环境变化上行至胆道。患儿常有排虫史,发作时哭闹不安、屈膝捧腹。家长发现孩子粪便中有虫体应及时就医,常规使用磷酸哌嗪宝塔糖驱虫,合并感染时联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抗炎。

5、免疫力低下

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儿免疫功能较差,更易发生幼虫移行至胆道。病情易反复,可能继发肝脓肿或胰腺炎。需加强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AD滴剂,必要时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慢性感染者可配合乌梅丸等中药调理。

预防小儿胆道蛔虫症需加强饮食卫生管理,生熟食材分开处理,教育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定期进行粪便虫卵检查,流行地区可每半年预防性驱虫一次。急性发作期应禁食油腻食物,缓解后逐步过渡到低脂流质饮食。若出现持续腹痛、高热或黄疸,须立即就医排除胆道梗阻等并发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小儿内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