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发布于 2025/07/08 16:55
发布于 2025/07/08 16:55
胆道蛔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阵发性右上腹绞痛、恶心呕吐、寒战发热、黄疸、腹部压痛等。胆道蛔虫病是蛔虫钻入胆道引起的急腹症,多因肠道蛔虫上行至胆道导致机械性梗阻或感染。
疼痛突发于剑突下或右季肋区,呈钻顶样剧痛,间歇期可完全缓解。疼痛与蛔虫在胆道内活动相关,当虫体痉挛或嵌顿时症状加剧。发作时患者常弯腰屈膝,伴有面色苍白、冷汗等表现。超声检查可见胆总管扩张或虫体影像。
多数患者出现反射性恶心呕吐,可吐出胆汁或蛔虫。呕吐后腹痛可能暂时减轻。严重者因频繁呕吐导致脱水,需警惕电解质紊乱。儿童患者更易出现呕吐症状,家长需注意观察呕吐物性状。
继发细菌感染时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提示可能合并急性胆管炎,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若出现弛张热伴黄疸,需考虑化脓性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
约三成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呈间歇性轻度黄疸。因蛔虫阻塞胆总管导致胆汁淤积,血清胆红素轻度升高。黄疸持续加重可能提示胆道完全梗阻,需紧急解除梗阻。
右上腹肌紧张伴明显反跳痛,墨菲征可能阳性。压痛点多位于剑突下偏右,严重者出现局限性腹膜炎体征。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胆囊肿大、胆管扩张等异常。
胆道蛔虫病患者应禁食油腻食物,发作期需暂时停止经口进食。恢复期建议选择低脂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彻底煮熟食材,避免生食可能携带虫卵的蔬菜水果。确诊后应遵医嘱进行驱虫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等,同时需治疗可能并存的胆道感染。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