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生儿湿肺
发布于 2025/06/29 15:12
发布于 2025/06/29 15:12
新生儿湿肺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因肺内液体吸收延迟或排出障碍导致的暂时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新生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多发生于足月儿或近足月剖宫产婴儿。
新生儿湿肺主要与肺液清除延迟有关。胎儿期肺泡内充满液体,正常分娩时产道挤压可使部分肺液排出,出生后剩余液体通过淋巴和血液循环吸收。剖宫产婴儿缺乏产道挤压,肺液吸收速度减慢,导致肺泡内液体滞留。此外母体糖尿病、胎儿窘迫等因素可能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进一步阻碍液体吸收。
患儿通常在出生后2-6小时出现呼吸急促、呻吟、鼻翼扇动等呼吸窘迫症状,部分可见轻度发绀。听诊可闻及双肺湿啰音,胸片显示肺野透亮度降低伴肺门血管影增粗。症状多在24-48小时内自行缓解,严重者可能出现低氧血症或需呼吸支持。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胸片可见双肺纹理增粗、叶间积液或肺泡浸润影,但无肺不张表现。需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等鉴别。血气分析可评估缺氧程度,部分病例需进行心脏超声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轻症患儿仅需密切观察,保持合适体位并给予低流量氧疗。中重度病例可能需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极少数需机械通气。限制液体摄入量有助于减轻肺水肿,必要时可静脉注射呋塞米注射液促进液体排出。禁止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合并感染时方考虑使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等药物。
本病具有自限性,绝大多数患儿3天内症状完全消失。护理需保持环境温度稳定,避免频繁刺激患儿,喂养时采取少量多次方式。家长需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变化,若出现呼吸暂停或发绀加重应立即就医。出院后定期随访肺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
保持新生儿适宜环境湿度,避免接触烟雾等刺激物。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哺乳时注意调整姿势防止呛奶。日常监测呼吸状态,若发现异常呼吸音或喂养困难应及时复诊。出院后按医嘱完成随访,观察有无远期肺发育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