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营养不良如何调理
发布于 2025/06/29 16:20
发布于 2025/06/29 16:20
老年人营养不良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制剂、治疗基础疾病、改善消化功能、增加社交活动等方式调理。营养不良可能与胃肠功能减退、慢性消耗性疾病、药物副作用、孤独抑郁、认知障碍等因素有关。
每日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选择易消化的鱼肉、鸡蛋、豆腐等食物,搭配小米粥、软烂蔬菜等低纤维主食。采用少食多餐模式,将三餐拆分为5-6次进食,每次摄入200-300毫升食物。烹饪时多用蒸煮炖方式,避免油炸烧烤等做法。针对咀嚼困难者可将食物制成糊状或泥状。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肠内营养粉剂如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等。必要时静脉输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等肠外营养制剂。日常可适量添加维生素D钙复合制剂、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片等,但需避免与治疗药物相互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等消耗性疾病需规范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呋塞米片等药物控制病情。糖尿病老年人要调整胰岛素注射液用量,避免因过度控制饮食导致营养缺失。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及时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
胃酸分泌不足者可短期服用胰酶肠溶胶囊、复方消化酶胶囊等助消化药物。存在肠道菌群紊乱时,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微生态制剂。餐后30分钟进行腹部按摩,顺时针轻柔按压脐周促进肠蠕动。
鼓励参与社区老年餐桌、集体健身等活动,通过群体就餐改善进食欲望。独居老人建议子女定期陪同进餐,利用家庭氛围刺激食欲。存在轻度认知障碍者,可通过益智游戏、音乐疗法等干预改善进食专注力。
营养不良老年人每日应保证1500-2000毫升饮水量,分8-10次少量饮用。每周进行3-5次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每次持续20-30分钟。定期监测体重、血清白蛋白等指标,体重下降超过5%需及时就医。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出现严重便秘或腹泻时应调整营养补充方案。餐具选择鲜艳色彩,餐前播放舒缓音乐有助于提升进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