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瓷冠修复牙体预备要点

发布于 2025/06/30 10:19

全瓷冠修复牙体预备要点主要包括牙体形态修整、边缘设计、轴面聚合度控制、咬合空间预留和表面处理五个关键步骤。

1、牙体形态修整

需去除龋坏组织及薄弱牙体结构,形成平滑连续的预备体外形。前牙切端需预备1.5-2毫米,后牙功能尖需预备1.5-2毫米,非功能尖预备1-1.5毫米。避免出现锐利线角,所有过渡区域应呈现圆弧形,防止应力集中导致全瓷冠折裂。对于活髓牙需注意保护牙髓,深度控制在釉牙本质界内0.5毫米以上。

2、边缘设计

推荐采用浅凹形或肩台边缘,宽度需达到0.8-1.2毫米。边缘应位于龈下0.5毫米处,形成360度连续清晰的终止线。预备时车针需与牙体长轴保持6-8度倾斜,使用圆头锥形金刚砂车针可获得理想边缘形态。禁止制备羽状边缘,避免因边缘过薄导致全瓷冠就位困难或边缘密合度下降。

3、轴面聚合度控制

各轴面需保持4-6度的总聚合度,单轴面倾斜2-3度为宜。使用平行观测仪辅助检查,防止出现倒凹或过度倾斜。对于前牙美学区,唇侧轴面可适当减小聚合度至1-2度以优化美学效果。轴面过渡区需与邻牙协调,保持正常的邻接关系及外展隙形态。

4、咬合空间预留

功能尖区域需确保1.5-2毫米修复空间,非功能尖区域保持1-1.5毫米。使用硅橡胶咬合记录材料验证空间是否充足,动态咬合时需有1毫米缓冲间隙。对于深覆合病例,可能需要通过正畸辅助或邻面降颌来获得足够空间。避免因空间不足导致瓷层过薄而发生崩瓷。

5、表面处理

完成预备后需用细粒度金刚砂车针抛光,消除明显车针痕迹。使用37%磷酸凝胶酸蚀20秒冲洗吹干,或应用硅烷偶联剂处理牙本质。对于氧化锆全瓷冠,建议采用氧化铝喷砂处理提高粘结强度。最终需用排龈线压迫牙龈5分钟,获得清晰干燥的预备体边缘。

牙体预备后建议使用临时冠保护基牙,避免冷热刺激及咬合创伤。术后24小时内避免咀嚼硬物,使用含氟漱口水维护口腔卫生。定期复查修复体边缘密合度及牙龈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全瓷冠的使用寿命与牙体预备质量直接相关,规范的预备操作能显著提高修复体成功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口腔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