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癌和牙周病的区别

发布于 2025/07/01 14:04

牙龈癌与牙周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口腔疾病,前者属于恶性肿瘤,后者为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牙龈癌通常表现为溃疡性肿块、出血及牙齿松动,可能与长期吸烟、嚼槟榔等因素有关;牙周病则以牙龈红肿、出血、牙槽骨吸收为主要特征,多由菌斑堆积引发。

1、病因差异

牙龈癌的发病与长期物理化学刺激密切相关,如烟草中的致癌物持续作用于牙龈黏膜,导致细胞异常增殖。牙周病则源于口腔卫生不良,牙菌斑中的细菌引发牙龈炎症,长期未控制可发展为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破坏。两者虽均可能导致牙齿松动,但牙龈癌的牙齿移位常伴随肿块压迫,牙周病则是牙周支持组织逐渐丧失的结果。

2、症状特点

牙龈癌早期可能仅有无痛性溃疡,后期出现菜花样肿块伴恶臭分泌物,疼痛呈持续性且向耳部放射。牙周病表现为牙龈充血、刷牙出血,急性发作时有脓肿形成,但无质硬肿块。牙龈癌的牙齿松动进展迅速且不对称,牙周病则多为全口牙齿渐进性松动。

3、检查方法

牙龈癌需通过活检确诊,影像学检查可评估颌骨侵犯程度。牙周病通过探诊测量牙周袋深度,X线片显示牙槽骨水平吸收。血液检查中,牙龈癌可能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牙周病则可能伴随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异常。

4、治疗原则

牙龈癌以手术切除为主,配合放化疗,常用药物包括顺铂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等抗肿瘤药。牙周病需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基础治疗,严重者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口颊片等控制感染,必要时行牙龈翻瓣术。

5、预后差异

牙龈癌五年生存率与分期相关,晚期易发生肺、骨转移。牙周病通过规范治疗可控制进展,但已破坏的牙槽骨不可逆。两者均需长期随访,牙龈癌重点监测复发,牙周病需维持菌斑控制。

日常需注意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及牙线清洁,戒烟限酒。牙龈癌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头颈部CT,牙周病患者每3-6个月进行专业洁治。出现牙龈异常增生、溃疡不愈或牙齿突然松动时,应及时就诊口腔颌面外科或牙周科,避免延误诊断。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口腔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