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有2大特征
发布于 2025/07/02 07:07
发布于 2025/07/02 07:07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其两大核心特征为鼓室负压导致的传导性耳聋和鼓膜内陷伴积液。
该病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相关,当鼻咽部炎症、腺样体肥大或变态反应导致咽鼓管通气受阻时,中耳腔形成负压状态,黏膜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渗出液。儿童高发与咽鼓管发育不完善有关,成人则常见于鼻窦炎、鼻咽部肿瘤压迫等情况。
患者多表现为耳闷胀感如棉花堵塞,听力减退以低频为主,可能出现自声增强现象。急性期可有轻微耳痛,慢性期可见鼓膜呈琥珀色或气泡影。儿童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看电视音量调大等行为改变。
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内陷、光锥变形或液平面,声导抗测试显示B型或C型鼓室图,纯音测听提示传导性聋。需与突发性耳聋、外耳道栓塞等疾病鉴别,必要时行鼻咽部CT排除占位性病变。
急性期采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黏膜水肿,口服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改善引流。顽固病例需鼓膜穿刺抽液或置管,合并细菌感染时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腺样体肥大者需手术切除。
避免用力擤鼻,哺乳期婴儿保持正确喂养姿势。积极治疗鼻炎鼻窦炎,飞行或潜水时做好耳压平衡。恢复期可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但禁止自行鼓气通耳以免引发化脓性感染。
保持鼻腔通畅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日常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若出现持续听力下降或耳鸣加重,应及时复查听力评估中耳功能。儿童患者建议每3个月进行耳科随访,监测语言发育情况。避免接触二手烟等刺激性气体,游泳时佩戴专用耳塞防止污水入耳。
上一篇 : 鼻息肉手术后应该怎么护理 四招呵护好你鼻子
下一篇 : 左耳痛怎么办 左耳痛的三个治疗方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