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7/25 11:14
发布于 2025/07/25 11:14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能由盆底肌松弛、妊娠分娩损伤、雌激素水平下降、肥胖、慢性咳嗽或便秘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或运动时漏尿。可通过盆底肌训练、电刺激治疗、尿道中段悬吊术等方式改善。
盆底肌松弛是压力性尿失禁最常见的原因。盆底肌群支撑膀胱和尿道,当肌肉弹性减弱时,腹压增高会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这种情况多见于多次分娩、长期重体力劳动或年龄增长的自然退化。建议通过凯格尔运动强化肌群,每天重复进行收缩肛门和阴道的动作,持续数周可改善控尿能力。
妊娠期子宫压迫及阴道分娩可能损伤盆底神经和结缔组织。尤其是产程过长、胎儿过大或使用产钳助产时,会直接撕裂盆底支撑结构。部分产妇在产后可能出现短暂漏尿,若未及时康复训练可能发展为持续性症状。产后42天起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生物反馈治疗,配合使用盆底康复仪促进组织修复。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尿道黏膜萎缩、闭合压力降低。尿道周围血管丛供血不足进一步削弱控尿能力。此类患者可能伴有阴道干涩、性交疼痛等更年期症状。局部使用雌三醇乳膏可改善尿道黏膜状态,但须排除乳腺癌等禁忌证后遵医嘱使用。
体重超标会增加腹内压力,长期压迫膀胱颈和尿道。脂肪组织产生的炎症因子还可能削弱盆底结缔组织强度。体重指数超过30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高。通过饮食调整和低冲击运动减轻5%-10%体重后,多数患者漏尿频率可明显下降。
长期咳嗽、便秘或举重物等行为会反复增加腹腔压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持续性咳嗽易导致膀胱颈下移,便秘者排便时过度用力可能损伤盆底神经。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需避免提重物超过5公斤,便秘者可服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
建议患者记录每日漏尿次数和诱因,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利尿物质。穿着棉质透气内裤预防尿路感染,外出时可使用成人护理垫。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需考虑行尿道中段悬吊带术等手术治疗。定期进行瑜伽、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维持盆底肌功能。
上一篇 : 常见的女性排尿异常的症状有哪些
下一篇 : 膀胱结石会不会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