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的作用是什么
发布于 2025/07/21 15:27
发布于 2025/07/21 15:27
鼻中隔的主要作用是分隔鼻腔、支撑鼻部结构并调节气流。鼻中隔是鼻腔中央由骨和软骨构成的垂直隔板,主要有维持鼻腔对称性、保护嗅觉功能、辅助加湿过滤空气等功能。
鼻中隔将鼻腔分为左右两个独立腔道,避免两侧气流直接对冲。这种结构有助于气流在鼻腔内形成涡流,延长空气与鼻黏膜接触时间,提高加温加湿效率。若鼻中隔偏曲可能导致单侧鼻腔狭窄,引发鼻塞或睡眠呼吸障碍。
鼻中隔软骨构成鼻梁和鼻尖的主要支撑框架,维持外鼻形态稳定。严重鼻中隔缺损可能导致鞍鼻畸形,影响面部外观和呼吸功能。外伤或先天性发育异常可能破坏其支撑作用,需通过鼻中隔成形术修复。
鼻中隔与下鼻甲协同控制气流速度和方向,使空气均匀分布至嗅区。其表面黏膜含有丰富的血管丛,能根据环境温度快速调节血流量,实现空气温度调节功能。慢性鼻炎患者可能出现黏膜增生,干扰气流动力学。
鼻中隔后上部紧邻筛板,其正常位置可确保含气味分子气流有效到达嗅区。鼻中隔血肿或脓肿可能压迫嗅神经,导致嗅觉减退。临床常见鼻中隔穿孔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嗅觉障碍。
鼻中隔黏膜的纤毛上皮与黏液层构成机械屏障,可黏附病原体和颗粒物。黏膜内的免疫细胞能识别病原体并启动局部免疫反应。干燥性鼻炎患者因黏膜防御功能下降,易继发呼吸道感染。
日常需避免用力擤鼻或抠挖鼻腔,防止鼻中隔黏膜损伤。空气干燥时可使用生理盐水喷雾保持鼻腔湿润,过敏季节需减少接触粉尘花粉。若出现持续性鼻塞、鼻出血或嗅觉异常,建议尽早就医评估鼻中隔状态,必要时通过鼻内镜或CT检查明确病变程度。严重鼻中隔偏曲影响生活质量者,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术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