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症是什么情况
发布于 2025/07/15 11:22
发布于 2025/07/15 11:22
忧郁症是一种以持续低落情绪、兴趣减退为核心症状的精神障碍,可能由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社会压力、躯体疾病或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光照疗法、运动干预及社会支持等方式改善。
忧郁症具有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患病概率显著增高。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等遗传变异相关,可能影响情绪调节能力。此类患者需加强早期心理筛查,建议亲属关注情绪变化并及时陪同就医,医生可能推荐认知行为治疗或开具盐酸氟西汀胶囊等药物。
大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会导致情绪调节障碍,常伴随睡眠紊乱、食欲改变等症状。临床常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调节5-羟色胺系统,或米氮平片改善多种递质功能,需配合脑电图等检查评估神经生理状态。
长期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冲突等应激事件可能诱发忧郁症状,表现为无助感、自我否定等。建议通过正念训练缓解焦虑,必要时联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家长需注意青少年因学业压力出现的情绪持续低落,及时寻求心理咨询。
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疼痛等疾病常继发忧郁状态,患者除原发病症状外可能出现精力下降、思维迟缓。需优先治疗基础疾病,同时使用氢溴酸伏硫西汀片改善情绪,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变化。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干扰素等药物可能导致药源性忧郁,常见于用药后1-2个月出现情绪波动。医生可能调整用药方案或加用马来酸氟伏沙明片,患者切勿自行停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逐步减量。
忧郁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适当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孤立独处。症状持续2周以上需尽早就诊精神心理科,药物治疗期间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家属需密切观察自杀风险信号并提供情感支持。
上一篇 : 睡眠不好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 : 人流后抑郁症的6个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