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对孕妇的危害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7/31 09:17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可能对孕妇造成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损害等危害。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通常发生在妊娠晚期,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会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表现为黄疸、转氨酶升高、凝血功能异常等症状。肝功能衰竭可能引发肝性脑病,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凝血功能障碍会增加出血风险,可能导致产后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多器官功能损害可能累及肾脏、心脏、肺等重要器官,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还可能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病情。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等代谢紊乱。病情严重时可能危及孕妇生命,需要立即终止妊娠并进行重症监护治疗。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应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应选择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定期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延误治疗时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产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