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毒性肺炎如何护理
发布于 2025/08/04 09:35
发布于 2025/08/04 09:35
新生儿病毒性肺炎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喂养、维持适宜环境、密切观察病情、预防交叉感染等方式护理。病毒性肺炎通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
新生儿鼻腔狭窄且不会自主排痰,需定期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分泌物后使用吸鼻器清理。若出现喉间痰鸣或呼吸费力,可遵医嘱采用拍背排痰法,将新生儿俯卧于家长前臂,手掌呈空心状由外向内轻拍背部。避免使用棉签等硬物直接清理鼻腔,防止黏膜损伤。
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每次奶量减少三分之一,间隔时间缩短至2小时。母乳喂养时需将婴儿头部抬高15度,喂奶后竖抱拍嗝10分钟。出现呛奶或拒食时,可改用鼻饲管喂养或静脉营养支持。每日记录出入量,确保尿量达到每公斤体重1-2毫升/小时。
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湿度50%-60%,每日通风2次但避免对流风直吹。使用加湿器时需每日更换水并清洁水箱。衣物选择纯棉材质且不宜过厚,以颈背部温热无汗为度。氧疗时需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2%-95%,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氧中毒。
每小时监测呼吸频率,若持续超过60次/分钟或出现吸气性凹陷需立即就医。记录体温变化,38.5摄氏度以上时采用物理降温而非药物退热。注意观察口周是否发绀、皮肤有无花斑纹等缺氧表现。使用血氧仪监测时,探头应交替贴于不同肢体避免局部压伤。
接触新生儿前需用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患呼吸道感染的家属须佩戴口罩。奶瓶、衣物等物品需每日煮沸10分钟消毒。病房或家庭卧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避免探视人员直接亲吻婴儿面部或手部,母亲患乳腺炎时暂停母乳喂养。
护理期间需每日测量体重变化,若连续3日体重不增或下降超过7%需复诊。恢复期可进行被动肢体运动促进循环,如屈伸四肢各10次/日。出院后2周内避免接种疫苗,6个月内需定期复查胸片。母乳中含有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建议持续喂养至症状完全缓解后1个月。保持睡眠环境安静,夜间监测呼吸频率可借助婴儿监护仪。
上一篇 : 间质性肺炎用中药如何治疗
下一篇 : 小儿脓气胸的检查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