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怎样治及调理

发布于 2025/08/05 08:54

骨质疏松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钙剂、适度运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及调理。骨质疏松可能与年龄增长、雌激素缺乏、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骨折风险增加等症状。

1、调整饮食

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如牛奶、奶酪、豆腐、芝麻酱等。同时应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适量食用鱼类、瘦肉、鸡蛋等优质蛋白来源。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减少钠盐摄入以降低钙流失风险。

2、补充钙剂

钙剂是骨质疏松基础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碳酸钙D3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乳酸钙颗粒等。补钙需配合维生素D促进吸收,建议选择含有维生素D的复合钙剂。补钙期间应定期监测血钙水平,避免过量补充导致高钙血症。

3、适度运动

规律进行负重运动可刺激骨形成,推荐快走、慢跑、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瑜伽等可降低跌倒风险。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骨折。

4、药物治疗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折风险。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片适用于绝经后女性。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注射液能促进骨形成,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

5、手术治疗

对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可考虑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缓解疼痛。髋部骨折需根据情况选择内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仍需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防止再次骨折发生。

骨质疏松患者应保证每日晒太阳15-30分钟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居家环境需做好防滑措施避免跌倒。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建议每1-2年进行骨密度检测,药物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出现持续骨痛或身高明显缩短时应及时就医评估。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骨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