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术后有哪些并发症
发布于 2025/08/10 15:58
发布于 2025/08/10 15:58
肠梗阻术后可能出现肠粘连、切口感染、肠瘘、腹腔脓肿、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与手术创伤、术后护理、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肠粘连是肠梗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手术过程中对肠管的机械性刺激或炎症反应,导致肠管与腹壁或其他脏器异常黏连。患者可能出现慢性腹痛、腹胀或反复发作的肠梗阻症状。轻度粘连可通过胃肠减压、禁食等保守治疗缓解,严重时需二次手术松解粘连。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预防粘连形成。
切口感染多发生于术后3-7天,表现为切口红肿、疼痛加剧、渗液或发热。高危因素包括糖尿病、营养不良、术中污染等。治疗需加强切口换药,必要时拆除部分缝线引流,严重者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是重要预防措施。
肠瘘指肠内容物经异常通道漏出,常因吻合口愈合不良或局部缺血导致。根据瘘口位置可分为高位瘘和低位瘘,前者更易引发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初期治疗包括禁食、肠外营养支持,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减少消化液分泌,部分患者需手术修补瘘口。
腹腔脓肿多继发于术中污染或吻合口漏,表现为持续发热、腹痛、白细胞升高。超声或CT可明确诊断。治疗需在影像引导下穿刺引流,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注射用美罗培南、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严重弥漫性腹膜炎需急诊手术清除感染灶。
吻合口狭窄常见于术后2-3周,因瘢痕过度增生或局部缺血导致肠腔缩窄。患者可出现进食后呕吐、腹胀等不全性梗阻表现。轻度狭窄可通过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重度狭窄需手术切除重建。术后早期流质饮食过渡有助于减少狭窄发生。
肠梗阻术后应严格遵循医嘱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半流质再至普食,避免过早摄入粗纤维食物。每日记录排便排气情况,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呕吐需立即就医。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适度床边活动预防粘连。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腹部影像学评估恢复情况,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以降低感染风险。
上一篇 : 肠镜和肛门镜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 : 直肠前突三厘米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