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不好应该注意什么

发布于 2025/08/15 08:26

心血管不好需注意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定期监测指标、合理用药及及时就医。心血管健康管理主要涉及饮食、运动、情绪、用药和疾病监测等方面。

1、调整饮食

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和加工肉类。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糙米等全谷物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限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选择橄榄油、深海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每日蔬菜水果摄入量应达到500克以上,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避免高糖饮食,含糖饮料和甜点可能加重代谢紊乱。

2、适度运动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运动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避免突然剧烈运动,运动前后需充分热身和放松。阻抗训练每周2-3次,重点锻炼大肌群,强度以能完成12-15次动作为宜。运动中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长期卧床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3、控制危险因素

吸烟者应完全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必要时可寻求戒烟门诊帮助。将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之间,腰围男性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高血压患者血压应维持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保证每日7-8小时优质睡眠。

4、规范用药

遵医嘱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阿司匹林肠溶片需在医生评估出血风险后使用。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药物,注意药物保存条件和有效期。定期复查肝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记录用药时间和剂量,复诊时向医生详细说明用药情况。

5、定期监测

家庭自测血压每日早晚各一次,测量前静坐5分钟,记录数值变化。每3-6个月检测血脂、血糖等指标,冠心病患者需加做心电图。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呼吸困难等预警症状应立即就医。建立健康档案,保存历年检查报告供医生参考。参加医院组织的健康教育,了解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健康管理需要长期坚持,除上述措施外,还应注意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寒冷刺激诱发心绞痛。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外出时携带医疗信息卡,注明基础疾病和常用药物。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以备不时之需。定期与主治医生沟通,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心血管内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