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后注射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发布于 2025/08/23 15:51

球后注射是一种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眼球后部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眼部后段疾病。球后注射的方法主要有经结膜注射和经皮肤注射两种,注意事项包括严格无菌操作、注射后压迫止血、观察不良反应等。

1、经结膜注射

经结膜注射是通过结膜将药物注射到眼球后部的方法。操作时患者需仰卧位,医生使用开睑器撑开眼睑,在结膜囊滴入表面麻醉剂后,用细长针头从颞下方或鼻下方进针,朝向眶尖方向缓慢推进。注射前需回抽确认无回血,注射后轻压眼球促进药物扩散。该方法创伤较小,但技术要求较高,可能引起结膜下出血或角膜损伤。

2、经皮肤注射

经皮肤注射是通过眼睑皮肤将药物注射到眼球后部的方法。注射部位通常选择眶下缘中外1/3处,消毒后垂直进针约1-1.5厘米,然后转向眶尖方向继续进针至3-3.5厘米深度。注射前同样需要回抽确认无回血。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但可能引起眼睑淤血或皮下出血,注射后需冰敷减轻肿胀。

3、无菌操作

球后注射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注射前需对眼周皮肤或结膜囊进行彻底消毒,使用碘伏或酒精棉球由内向外环形消毒。操作者需戴无菌手套,注射器及针头必须一次性使用。注射环境应保持清洁,最好在专门的治疗室进行。任何违反无菌原则的操作都可能引起眼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4、压迫止血

注射完成后需立即用消毒棉签或纱布按压注射部位3-5分钟。压迫可预防球后出血和药物反流,同时促进药物在眶内扩散。压迫力度要适中,过轻达不到止血效果,过重可能引起眼压升高或视网膜缺血。对于抗凝治疗患者或凝血功能异常者,压迫时间需延长至10分钟以上。

5、观察反应

注射后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30分钟以上。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眼球胀痛、视力模糊、复视等,严重者可出现眼球运动障碍或视力急剧下降。发现异常需立即处理,如眼压升高可使用降眼压药物,球后出血需加压包扎。告知患者注射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持续眼痛或视力变化应及时复诊。

球后注射后建议患者保持头部抬高姿势4-6小时,避免弯腰、提重物等增加眼压的动作。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3-4次。注射后1周内避免游泳或使用眼部化妆品,定期复查眼压和视力。如需要进行多次注射,两次间隔时间通常不少于1周,具体需根据病情和药物代谢情况决定。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眼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