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怎样康复锻炼

发布于 2025/08/26 14:13

脚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可通过早期被动活动、渐进性负重训练、关节活动度练习、肌力强化及平衡训练等方式康复。骨折多由外伤或长期应力损伤引起,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及行走受限。

1、早期被动活动

骨折后1-2周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被动踝泵运动。患者平卧时由他人辅助缓慢背屈和跖屈踝关节,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此阶段需避免主动用力,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若出现明显疼痛需立即停止。

2、渐进性负重训练

骨折愈合4-6周后开始部分负重行走。初期使用拐杖分担30%-50%体重,2周后逐渐增加至完全负重。训练前后需冰敷15分钟减轻肿胀,单次行走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X线确认骨痂形成后过渡到全负重。

3、关节活动度练习

拆除固定后每日进行踝关节三维活动训练。坐位时用毛巾辅助牵拉足底筋膜,站立位扶墙做踮脚尖和脚跟下落动作,每组10-15次。可配合超声波治疗缓解软组织粘连,改善关节灵活性。

4、肌力强化

恢复中期重点强化腓骨长短肌及足内在肌。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内翻外翻训练,坐姿提踵时在膝盖放置沙袋增加负荷。推荐水中步行训练利用浮力减轻负重,每周3次,每次20分钟。

5、平衡训练

后期通过单腿站立、平衡垫训练恢复本体感觉。初期扶靠墙面维持10秒,逐步过渡到闭眼站立。可配合振动板训练增强神经肌肉控制,降低再次跌倒风险。训练时需穿戴护踝预防扭伤。

康复期间建议每日摄入800毫克钙质及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可选择牛奶、豆腐等高钙食物。避免跳跃、奔跑等冲击性运动直至骨折完全愈合。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进度,若出现持续疼痛或肿胀加剧需及时就医。睡眠时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水肿,可配合脉冲电磁场治疗促进骨愈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骨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