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发布于 2025/08/31 08:05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红斑狼疮的局限型,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盘状红斑、鳞屑及萎缩性瘢痕,通常不累及内脏器官。该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紫外线暴露、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需通过皮肤活检及免疫学检查确诊。

1、典型皮损表现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特征性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盘状红斑,边缘清晰隆起,中央萎缩伴毛细血管扩张,表面覆盖黏着性鳞屑。好发于面部、耳廓、头皮等光暴露部位,头皮受累可能导致永久性脱发。皮损愈合后常遗留色素沉着或减退,以及萎缩性瘢痕。

2、发病机制

该病与自身抗体攻击皮肤基底膜带有关,紫外线可诱发或加重皮损。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易感性。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和真皮纤维化,最终形成特征性皮肤病变。

3、诊断方法

除典型临床表现外,皮肤病理检查可见角化过度、毛囊角栓、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及真皮淋巴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显示表皮-真皮交界处IgG、IgM和C3颗粒状沉积。血液检查中抗核抗体可能阳性,但滴度通常低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4、治疗措施

轻症患者可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顽固皮损需口服羟氯喹片,严重者联合沙利度胺片。光防护至关重要,需使用广谱防晒霜并避免日晒。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可用于肥厚性病变。

5、预后与转归

多数患者病情局限,约5-10%可能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未控制的炎症可能造成毁容性瘢痕,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血液指标,警惕系统受累。合并关节痛、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排查系统性病变。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患者需严格防晒,外出时佩戴宽檐帽并使用SPF50以上防晒霜。避免使用光敏性药物如四环素类抗生素。保持皮肤湿润可减轻鳞屑,建议使用无刺激的保湿剂如凡士林。戒烟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定期皮肤科随访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饮食上注意均衡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免疫调节。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皮肤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