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身不遂针灸痛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5/09/01 05:00
发布于 2025/09/01 05:00
半身不遂针灸痛可能与神经损伤、局部炎症、针刺操作刺激、气血瘀滞或基础疾病加重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针刺手法、药物干预、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半身不遂常见于脑卒中后遗症,需结合康复治疗综合干预。
脑卒中导致的运动神经通路受损可能引发患侧感觉异常,针灸时局部神经敏感性增高易出现疼痛。可配合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药物,同时采用低频电针减少刺激强度。伴随肢体麻木或肌张力增高时需评估脊髓功能。
长期卧床患者局部软组织微循环障碍,针刺可能激发表浅炎症反应。表现为进针点红肿热痛,可外敷双氯芬酸钠凝胶缓解。需排查是否存在压疮或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此类情况应暂停患处针灸治疗。
针刺手法过重或选穴不当可能刺激肌肉痉挛带,尤其在肩髃、曲池等肌群丰富穴位。建议改用浮刺或透刺法,配合红外线照射松弛肌肉。出现局部瘀斑时可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处理。
中医辨证属经络阻滞型者,初期针灸可能加重气滞性疼痛。需联合血府逐瘀胶囊口服,配合刺络拔罐促进瘀血消散。此类疼痛多呈胀痛感,随着治疗次数增加会逐渐减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颈椎病加重时,可能降低痛阈导致针灸不耐受。需监测血糖并使用依帕司他片,颈椎病急性期应优先处理神经根水肿。原发病控制后针灸痛感多能缓解。
半身不遂患者针灸治疗期间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同一穴位反复刺激。每日进行患肢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配合黄芪鲫鱼汤等食疗促进气血运行。出现持续疼痛或发热时应暂停针灸并复查头颅CT,排除新发出血或梗死灶。康复期建议采用针灸与运动疗法交替进行,逐步建立神经功能代偿。
上一篇 : 年轻人为什么会中风
下一篇 : 怎么确诊低钾性周期性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