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中毒性精神病的医学介绍
发布于 2025/09/01 12:42
发布于 2025/09/01 12:42
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是指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中枢损害引发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人格改变等症状。酒精中毒性精神病通常与长期酗酒、营养缺乏、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需通过戒酒、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综合管理。
长期酒精摄入会干扰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神经递质系统,导致神经元损伤。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害脑细胞,同时酗酒常伴随维生素B1缺乏,引发韦尼克脑病等器质性病变。遗传易感性个体更易出现酒精依赖及相关精神症状。
典型表现为嫉妒妄想、被害妄想等思维内容异常,伴有幻听幻觉。部分患者出现时间空间定向障碍,人格改变如情绪不稳、自私冷漠。严重者可发展为酒精性痴呆,伴随记忆减退、计算能力下降等认知功能障碍。
需符合ICD-10中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包括持续饮酒史、精神症状与饮酒的时序关系、排除其他精神疾病等。辅助检查可见脑萎缩、肝功能异常,血清转氨酶及平均红细胞体积升高有助于鉴别诊断。
急性期可使用奥氮平片控制幻觉妄想,地西泮注射液处理戒断反应。长期治疗中纳曲酮片可降低渴求感,维生素B1注射液纠正营养缺乏。伴抑郁症状时可用舍曲林片,但需避免与酒精相互作用。
戒酒是治疗基础,需建立渐进式戒断计划。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认识饮酒危害,家庭治疗改善社会支持系统。加入匿名戒酒会等团体干预,配合职业康复训练,能显著降低复发概率。
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患者应严格禁酒并保持高蛋白饮食,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家属需监督用药并定期陪同复诊,注意防范自伤或伤人行为。建议逐步培养运动习惯替代饮酒行为,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指导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早期规范治疗可改善预后,但完全戒酒是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
上一篇 : 宝宝白细胞低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 :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