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膜炎怎么治疗
发布于 2025/09/01 14:10
发布于 2025/09/01 14:10
心内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抗凝治疗、生活护理、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心内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心脏瓣膜病变、免疫系统异常、静脉注射毒品、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
细菌性心内膜炎需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万古霉素注射液等。疗程通常需要4-6周静脉给药,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和炎症指标。真菌性心内膜炎可能需要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
当出现瓣膜穿孔、大型赘生物、心力衰竭或抗生素治疗无效时,需进行心脏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手术方式包括机械瓣置换术、生物瓣置换术及瓣膜成形术。术后需长期抗凝治疗并预防感染复发。
对于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或合并房颤的患者,需使用华法林钠片或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保持国际标准化比值在目标范围。避免与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血小板药物联用增加出血风险。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保持口腔卫生,每日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漱口。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限制钠盐摄入。戒烟戒酒,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
恢复期可配合益气养阴的中药调理,如生脉饮口服液、参麦注射液等。针灸选取内关、神门等穴位改善心功能。中药外敷可用丹参酮注射液湿敷心前区,但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替代抗生素治疗。
心内膜炎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即使症状消失也不可自行停药。治疗后2年内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血常规等项目。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进行牙科操作前应告知医生病史以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心脏功能恢复,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上一篇 : 高血压嗜睡正常吗
下一篇 : 急性心肌缺血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