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上有血窦是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5/09/15 05:07
发布于 2025/09/15 05:07
胎盘血窦通常是指胎盘绒毛间隙的血管异常扩张,可能与胎盘发育异常、子宫血流动力学改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胎盘血窦可通过超声检查确诊,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干预,但需密切监测胎儿发育及胎盘功能。
胎盘形成过程中血管网络构建不全可能导致血窦形成,超声下可见胎盘实质内不规则无回声区。此类情况通常不会影响胎儿营养供给,但需每4-6周复查超声观察血窦变化。若伴随胎儿生长受限,可考虑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改善胎盘循环。
子宫螺旋动脉重塑不足时,母体血流对胎盘冲击增大,易在绒毛间隙形成血窦。这种情况常见于双胎妊娠或子宫畸形孕妇,可能伴随脐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建议左侧卧位休息,必要时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子痫前期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可导致胎盘局部微血栓形成,继发代偿性血管扩张形成血窦。典型表现为胎盘增厚伴多个筛状无回声区,可能合并胎儿脐血流异常。需严格监测血压,重度患者需住院接受硫酸镁注射液解痉治疗。
胎盘基底膜血管破裂时血液积聚形成血窦,超声显示胎盘后低回声区,孕妇可能出现阴道流血或腹痛。轻度早剥可卧床休息并使用黄体酮软胶囊保胎,严重者需紧急剖宫产终止妊娠。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疾病会导致胎盘微血管血栓,继发血管代偿性扩张。实验室检查可见D-二聚体升高或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华法林钠片进行抗凝治疗,同时补充维生素K1片预防出血。
孕期发现胎盘血窦应增加产检频率,建议每2-4周进行胎儿超声及脐血流监测。日常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受压,睡眠时采取左侧卧位改善子宫供血。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剂,如动物肝脏、瘦肉等,但需控制钠盐摄入。出现阴道流血、胎动异常或持续腹痛时须立即就医。分娩方式需根据血窦大小、位置及胎儿状况综合评估,多数情况下可经阴道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