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是什么病
发布于 2025/09/22 09:14
发布于 2025/09/22 09:14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心脏内膜炎症,通常由草绿色链球菌等致病菌通过血液播散至心脏瓣膜或心内膜表面,形成赘生物并引发慢性感染。该病起病隐匿,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心脏杂音、贫血等症状,可能并发栓塞或心力衰竭。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多由口腔、泌尿系统等部位的细菌感染经血行播散引起。常见致病菌包括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等。拔牙、侵入性医疗操作或皮肤黏膜破损时,细菌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并黏附于受损的心脏瓣膜,形成感染性赘生物。原有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畸形或人工瓣膜植入者更易发病。
患者可出现持续低热或间歇高热,体温多在37.5-39℃之间波动,伴有盗汗、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心脏听诊可闻及新发杂音或原有杂音性质改变。约半数患者出现奥斯勒结节等皮肤黏膜损害,部分发生脾肿大。随着病情进展,赘生物脱落可能导致脑、肾等器官栓塞。
诊断需结合改良杜克标准,包括血培养阳性、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两项主要标准,以及发热、血管现象、免疫学表现等次要标准。连续三次血培养可提高病原体检出率,经食管超声能更清晰显示二尖瓣等部位的微小赘生物。需与风湿热、淋巴瘤等疾病鉴别。
确诊后需立即开始长程静脉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类如注射用青霉素钠联合庆大霉素注射液。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耐药菌感染需用注射用万古霉素。治疗周期通常4-6周,需根据血培养结果调整用药。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听力变化。
严重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脓毒性栓塞、脑卒中等。若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瓣膜穿孔、大型赘生物等,需行心脏瓣膜置换术。预后与病原体毒力、治疗时机及基础心脏病有关,未及时治疗者死亡率较高。治愈后仍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制剂如阿莫西林胶囊进行侵入性操作前的预防。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应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进行牙科检查。日常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赘生物脱落,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饮食需保证充足热量和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等,限制钠盐摄入。恢复期遵医嘱复查血常规、炎症指标及心脏超声,出现新发头痛、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既往有心脏基础疾病者进行侵入性操作前,应告知医生病史以便预防性用药。
上一篇 : 长期高血压有什么危害
下一篇 :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