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进去的疤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填充治疗、手术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改善。凹陷性瘢痕通常由外伤、痤疮、感染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皮肤真皮层缺损形成的凹陷。
1、药物治疗
早期浅表凹陷瘢痕可遵医嘱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或外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促进胶原重塑。对于痤疮后凹陷,可联合维A酸乳膏调节角质代谢。药物治疗需坚持3-6个月,对较深凹陷效果有限。
2、激光治疗
点阵激光通过微热损伤刺激胶原再生,适合中等深度凹陷。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可改善痤疮瘢痕,疗程需3-5次。非剥脱性激光如1550nm铒玻璃激光恢复期短,但需更多治疗次数。激光后需严格防晒避免色素沉着。
3、填充治疗
透明质酸填充可立即改善较深凹陷,效果维持6-12个月。聚左旋乳酸等刺激型填充剂通过诱导胶原新生逐步起效。填充需避开活动性痤疮区域,可能存在结节、血管栓塞等风险,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4、手术治疗
较深瘢痕可行皮下剥离术松解粘连组织,联合脂肪移植填充缺损。线状凹陷可采用瘢痕切除术重新缝合。大面积凹陷可能需皮瓣转移修复。术后需配合压力疗法防止瘢痕增生。
5、日常护理
新生瘢痕期坚持使用硅酮敷料抑制增生,配合维生素E软膏保湿。避免搔抓或摩擦瘢痕,紫外线照射可能加重色素异常。均衡饮食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有助于组织修复。
凹陷瘢痕处理需根据形成时间、深度及部位个体化选择方案。早期干预效果较好,陈旧性瘢痕需联合治疗。治疗后需严格防晒并使用医用修复产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填充物移位。瘢痕体质者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治疗,不可自行注射填充或激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