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导致全口牙缺失通常由重度龋病发展而来,可能伴随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并发症。全口牙缺失后可通过活动义齿、种植义齿等方式修复,日常需加强口腔卫生维护和定期复查。
1、活动义齿
活动义齿是可摘戴的修复方式,适用于多数全口牙缺失患者。基托材料多为树脂或金属,通过卡环固位。佩戴初期可能出现异物感或发音不清,需逐步适应。日常需饭后摘戴清洗,避免用热水浸泡导致变形。重度牙槽骨吸收者可能出现固位不良,需配合粘附剂使用。
2、种植义齿
种植义齿通过植入人工牙根支撑修复体,稳定性优于活动义齿。需评估牙槽骨密度和全身状况,骨量不足者可能需先行植骨手术。种植体与骨组织结合需要3-6个月,期间需保持临时义齿使用。长期维护需专业清洁工具清理种植体周围,吸烟可能影响种植体存活率。
3、咬合功能重建
全口修复需重建垂直距离和咬合关系,通过面弓转移和咬合记录确定颌位。修复后可能出现咀嚼肌疲劳或颞下颌关节不适,需多次调改咬合。长期缺牙者舌体代偿性增大可能影响义齿稳定性,需进行舌肌训练。
4、口腔黏膜保护
长期佩戴义齿可能引发义齿性口炎,表现为黏膜充血或糜烂。夜间应摘除义齿使黏膜休息,使用含氯己定的义齿清洁片浸泡消毒。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真菌感染,可配合制霉菌素含漱液使用。
5、营养管理
全口牙缺失影响食物研磨,易导致营养不良。建议选择软烂易嚼的食物如蒸蛋、豆腐,避免粘性食品损坏义齿。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加重口腔黏膜病变,可适量补充动物肝脏或营养制剂。吞咽困难者可少量多餐,必要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
全口牙缺失患者应每日用软毛刷清洁牙龈和舌背,每餐后冲洗义齿。避免用牙签剔牙以防损伤黏膜,可使用冲牙器清除食物残渣。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及时调整松动义齿。修复后初期可能出现唾液增多或恶心感,通常2-4周可适应。控制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有助于提高修复效果,吸烟者建议戒烟以降低种植失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