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牙线需掌握清洁手法与操作顺序,主要有清洁前洗手、截取适当长度、C形环绕牙面、上下刮擦邻面、逐牙更换线段五个步骤。
1、清洁前洗手
使用牙线前需用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避免将细菌带入口腔。建议采用七步洗手法,重点清洁指缝与甲缘,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湿润的双手能增强牙线操控性,减少打滑风险。
2、截取适当长度
截取30-45厘米牙线,相当于成人前臂长度。将大部分牙线缠绕在一手中指,另一侧留3-5厘米作为工作段。过短易导致操作困难,过长可能影响清洁精度,缠绕时保持线体张力适中。
3、C形环绕牙面
用拇指食指捏紧工作段,以缓压方式滑入牙缝。到达牙龈沟后使牙线呈C形贴合一侧牙面,注意控制力度避免损伤牙龈。遇到阻力时可做左右拉锯动作,不可强行下压。
4、上下刮擦邻面
紧贴牙面上下移动5-6次,清除邻面菌斑。重点清洁牙龈线下1-2毫米区域,动作需轻柔连贯。每侧牙面刮擦后,将牙线提离牙龈时保持接触状态,避免食物残渣回落牙缝。
5、逐牙更换线段
每个牙缝使用未清洁过的牙线段,通过缠绕中指更换新段。后牙区可用食指辅助固定,前牙区可改用牙线棒。清洁全口约需更换15-20次线段,使用后漱口清除脱落菌斑。
建议每日晚餐后使用牙线一次,正畸患者需配合冲牙器辅助清洁。选择表面含蜡的牙线更易滑入紧密牙缝,牙龈出血者应选用超细纤维牙线。初次使用者可能出现轻微出血,持续规范使用1-2周后多可缓解。若长期出血或牙线频繁断裂,需排查牙结石或龋齿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