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上方牙龈肿痛通常由龋齿继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引起,可能伴随牙龈脓肿。主要诱因包括细菌感染扩散、食物嵌塞刺激、牙体硬组织破坏、免疫防御功能下降以及口腔卫生不良。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牙科检查,避免自行用药或挤压肿胀部位。
1.细菌感染扩散
龋洞内变形链球菌等致病菌向牙髓及根尖区蔓延,可引发急性根尖周炎。典型表现为自发性跳痛、咬合不适,可能伴随低热。需通过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临床常用药物包括甲硝唑芬布芬胶囊、头孢克洛分散片和奥硝唑片控制炎症。治疗期间应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
2.食物嵌塞刺激
龋齿形成的窝洞易滞留食物残渣,长期机械刺激可导致局部牙龈乳头充血肿胀。特征为间歇性胀痛,剔除嵌塞物后缓解。建议使用牙线配合冲牙器清洁邻面,必要时采用复合树脂充填修复龋洞。出现持续肿痛需排除是否已并发牙周脓肿。
3.牙体硬组织破坏
深龋导致牙釉质和牙本质大面积缺损时,冷热刺激可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导引发敏感痛。严重者出现牙髓暴露,可见粉红色穿髓点。这种情况需尽快进行盖髓术或活髓切断术,常用护髓材料如氢氧化钙糊剂,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
4.免疫防御功能下降
糖尿病患者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龋病进展更快且易继发感染。表现为牙龈肿胀范围弥漫、创面愈合迟缓。除常规牙科处理外,需控制基础疾病,可辅助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增强免疫力,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类漱口水。
5.口腔卫生不良
菌斑堆积加速龋损进展,同时诱发边缘性龈炎。特征为牙龈缘充血呈鲜红色,探诊易出血。建议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氯己定含漱液,每餐后使用牙间隙刷。对于邻面龋导致的牙龈肿痛,可短期应用西吡氯铵含片抑制局部菌群。
日常应注意每日两次使用含氟牙膏彻底清洁牙面,限制精制糖摄入频率,每半年进行专业洁治。出现自发性疼痛或肿胀持续超过3天须立即就诊,避免感染扩散引发颌面部间隙感染。孕妇及儿童患者应选择妊娠期安全药物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并在医生监督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