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拔掉后疼痛可通过冷敷、遵医嘱服用止痛药、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调整睡姿等方式缓解。拔牙后疼痛通常由创伤性炎症、干槽症、感染、神经刺激、凝血异常等原因引起。
1、冷敷
拔牙后24小时内可用冰袋冷敷患侧面部,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肿胀和渗出,缓解创伤性炎症导致的疼痛。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冰袋需用毛巾包裹。若48小时后仍有肿胀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2、止痛药
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或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疼痛和炎症。避免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以防影响凝血。若疼痛持续3天以上或出现跳痛需警惕干槽症,应及时复诊。
3、口腔清洁
术后24小时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氯己定含漱液轻柔漱口,每日3-4次预防感染。刷牙时避开创面,使用软毛牙刷清洁其他牙齿。血凝块脱落可能暴露骨面引发剧烈疼痛,需避免用力漱口或吮吸伤口。术后1周内禁用牙线清洁拔牙区。
4、饮食调整
术后2小时可进流食,24小时内选择温凉米粥、鸡蛋羹等软食,避免过热、辛辣或坚硬食物刺激创面。推荐高蛋白食物如牛奶、豆腐帮助组织修复,补充维生素C促进牙龈愈合。使用健侧咀嚼,2周内禁止吸烟饮酒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5、体位管理
睡眠时垫高头部15-30度,采用半卧位减少局部充血。避免剧烈运动或弯腰动作,防止血压升高导致继发出血。术后3天内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气压变化可能引发拔牙窝负压性疼痛。若出现放射性耳痛或张口受限需排除感染扩散。
拔牙后应保持规律作息,术后24-48小时唾液带血丝属正常现象,但若出现鲜红色血液持续渗出需及时就医。恢复期间可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咀嚼片,避免用吸管饮水或频繁吐口水。术后7-10天拆线前需观察是否有腐败异味、灰白色假膜等干槽症征兆,建议每餐后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两周内避免游泳或蒸桑拿,防止血管扩张引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