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越来越短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姿势、颞下颌关节紊乱、骨质疏松、颌骨发育异常等原因有关,可通过矫正姿势、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导致下颌骨发育较短,表现为天生下巴后缩或短小。这种情况通常无须特殊治疗,若影响美观或功能,可考虑成年后通过正颌手术矫正。日常需注意避免长期低头加重下颌后缩。
2、不良姿势
长期低头玩手机、趴着睡觉等习惯会导致颈部前倾,使下颌骨受压后移。建议调整姿势,保持头部中立位,每日进行下巴前伸训练,如用舌尖抵上颚保持5秒重复10次,帮助强化下颌肌肉。
3、颞下颌关节紊乱
关节盘移位或炎症可能导致下颌骨活动受限,外观上显得下巴缩短。可表现为张口弹响、咀嚼疼痛。需避免硬食,夜间佩戴咬合板,疼痛时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等药物。
4、骨质疏松
中老年人因骨质流失可能导致下颌骨体积缩小,尤其绝经后女性更易发生。建议检测骨密度,补充钙剂如碳酸钙D3片,配合阿仑膦酸钠片抑制骨吸收。日常多晒太阳,摄入牛奶、豆腐等高钙食物。
5、颌骨发育异常
儿童期维生素D缺乏或外伤可能影响下颌骨生长,导致小颌畸形。需早期干预,12岁前可佩戴功能性矫治器刺激颌骨发育,成年后需正颌手术。若伴有睡眠呼吸暂停,需优先解决气道梗阻问题。
建议定期观察下巴变化速度,若伴随疼痛、张口困难需及时就诊口腔颌面外科。日常避免单侧咀嚼、托腮等习惯,睡眠时选择仰卧位。饮食注意均衡营养,青春期保证每日60分钟户外运动促进骨骼发育,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