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髓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乏力、脾脏肿大、盗汗、体重下降及贫血等症状。疾病进展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三个阶段。
1、乏力:
早期常见症状为持续性疲劳感,活动后加重,休息难以缓解。由于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导致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患者常伴随血红蛋白降低。轻度乏力可通过调节作息改善,严重者需输血支持治疗。
2、脾脏肿大:
约90%患者出现左上腹包块或饱胀感,脾脏下缘可达脐水平。肿大脾脏可能压迫胃部引起早饱,部分患者伴有脾区疼痛。超声检查可明确脾脏体积,严重脾亢需考虑脾切除术。
3、盗汗:
夜间大量出汗需更换衣物,与白血病细胞代谢异常及细胞因子释放有关。盗汗常伴随低热,体温多在37.5-38℃波动。需与感染性发热鉴别,必要时进行骨髓穿刺检查。
4、体重下降:
半年内体重减轻超过10%需警惕,与高代谢状态及食欲减退相关。患者常出现味觉改变、进食量减少,可能合并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建议记录每日体重变化,营养师参与制定高蛋白饮食方案。
5、贫血:
皮肤苍白、心悸气促是典型表现,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红蛋白低于110g/L。骨髓造血空间被白血病细胞占据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晚期可能并发出血倾向。轻度贫血可补充造血原料,重度需输注浓缩红细胞。
患者应保持每日30分钟温和运动如散步,避免剧烈活动引发脾破裂。饮食选择高蛋白、高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配合深色蔬菜促进铁吸收。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脾脏超声,出现发热、骨痛等急变征兆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注意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预防牙龈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