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手术通常采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主要步骤包括术前评估、麻醉诱导、内窥镜探查、息肉切除和术后处理。
1、术前评估:
术前需进行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明确息肉范围及鼻窦受累情况。医生会评估患者过敏史、用药史及全身状况,排除手术禁忌。部分患者需提前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缩小息肉体积。
2、麻醉诱导:
多数选择全身麻醉,少数小范围息肉可采用局部麻醉。麻醉师会建立静脉通路并监测生命体征,通过气管插管维持术中呼吸。麻醉深度需确保患者无痛感且肌肉松弛。
3、内窥镜探查:
使用0°或30°鼻内窥镜探查鼻腔结构,定位息肉基底及鼻窦开口。术中可能配合影像导航系统识别重要解剖标志,避免损伤筛骨水平板等关键部位。探查阶段需明确手术范围及切除顺序。
4、息肉切除:
采用电动切割器或显微钳逐层切除息肉组织,同步处理受累鼻窦黏膜。中鼻道和筛窦区为重点处理部位,需保留正常黏膜促进上皮化。术中通过双极电凝控制出血,较大创面可放置可吸收止血材料。
5、术后处理:
术腔填塞可降解止血海绵或膨胀材料,24-48小时后取出。患者需接受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继续使用鼻用激素控制炎症。术后第3天开始鼻腔冲洗,1周后复查清理术腔痂皮。
术后恢复期需保持环境湿度40%-60%,每日进行3-4次生理盐水鼻腔冲洗。避免用力擤鼻及剧烈运动,睡眠时抬高床头30°减轻鼻腔充血。饮食以温凉流质过渡到软食,补充维生素A、C促进黏膜修复。术后1个月内定期复查,评估黏膜上皮化进程,必要时行二次清理。长期管理需控制过敏性鼻炎等基础疾病,持续使用低剂量鼻喷激素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