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般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两大阶段,具体分期标准包括无明显视网膜病变、轻度非增殖期、中度非增殖期、重度非增殖期和增殖期。分期依据主要有微血管瘤数量、视网膜出血范围、硬性渗出面积、静脉串珠样改变、新生血管形成等指标。
1、无明显视网膜病变
眼底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但患者已存在糖尿病病史。此阶段需通过定期眼底检查监测病情发展,建议每6-12个月复查一次。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有助于延缓病变进展,可配合改善微循环的饮食调整。
2、轻度非增殖期
出现散在微血管瘤,数量较少且局限于后极部。可能伴随少量点状出血,但未形成大片出血灶。此阶段需加强血糖监测频率,眼科随访间隔缩短至3-6个月。可考虑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同时注意控制血脂水平。
3、中度非增殖期
微血管瘤数量增多,出现棉絮斑和硬性渗出,静脉呈现轻度扩张。视网膜出血范围扩大但未超过四个象限。此时需启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准备,密切监测视力变化。合并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4、重度非增殖期
出现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静脉呈串珠样改变,出血灶累及三个以上象限。此期为高危阶段,需立即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斑水肿,需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
5、增殖期
视网膜或视盘表面形成新生血管,可能伴随玻璃体积血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需紧急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必要时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此期患者视力预后较差,术后需长期随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阶段的护理重点有所不同。早期应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保持规律运动,饮食上增加深色蔬菜和深海鱼类摄入。中晚期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眼底出血,定期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均应戒烟限酒,每3-6个月监测肾功能,注意足部护理预防糖尿病足。出现视力突然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