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恢复后通常可以恢复正常功能,但具体恢复程度与骨折类型、治疗方式及康复训练有关。
骨折愈合后,经过规范的康复训练,多数患者能够恢复接近正常的骨骼强度和关节活动度。以四肢长骨骨折为例,在复位良好、固定稳定的情况下,骨痂会在6-8周形成,随后通过渐进性负重训练和物理治疗,肌肉力量与关节功能可在3-6个月内逐步恢复。临床常见的前臂骨折、锁骨骨折等简单骨折,后期出现功能障碍的概率较低。康复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骨愈合情况,并配合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及本体感觉训练,这些措施有助于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
部分复杂骨折可能遗留功能障碍,如关节内骨折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脊柱压缩骨折可能影响椎体稳定性。粉碎性骨折或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的骨折,即使手术复位后也可能存在活动受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因骨愈合能力下降,恢复周期可能延长。对于这类情况,需通过个性化康复方案改善功能,必要时采用矫形器辅助或进行二期功能重建手术。
骨折康复期应保证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质和适量维生素D,可选择牛奶、豆制品或遵医嘱服用碳酸钙D3片。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骨愈合,康复训练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循序渐进。若出现患处异常疼痛、肿胀或活动障碍加重,应及时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