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潜力可挖掘 养生锻炼还需拿捏“尺度”

发布于 2012/05/23 15:09

心脏的能力在不同人身上表现的差异很大,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也是一直在变化。人在不同的生活条件下,心脏功能随时在发生变化。我们首先来谈一下怎么样使心脏的潜力增大,怎么挖掘出它的潜力来。心脏有储备功能,它的储备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个是心率,就是心跳的快慢。天气热的时候,人的代谢快了,我们心率就增快。我们运动的时候比如爬山、跑步,心脏要是不提高心率,那么供应的血液就不够全身使用,所以心脏就必须把心率提上来。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安静的休息的时候,心率就会慢下来。就像我们走路一样,事儿急了,多跑两步;事儿缓了,我们慢慢走。

再一个就是心肌的收缩力,心肌的收缩力就相当于我们走路的力量,如果有力,那你迈的步就大,走的就快。心脏也是这样的,如果有力,它射出的血就多,血压就比较高。

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我们怎么样来锻炼它呢?下面我们首先来看看心率如何锻炼。

有的人说我刚起床心率就50多次,一吃饭就70多次,一走路到了100多次,心率变化这么大这么快,我的心脏是不是有病?其实不是有病。大家一定要注意,在不同状况下心率变化大,正好说明你心脏的潜力非常好,需要快就能快起来,不需要就能慢下来,这是心脏功能好的一种表现,不是不好。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他总想让心率保持在每分钟70~80次,那你得看在什么状态下。

我们再讲讲心肌的耐缺氧能力,为什么要提这个?因为我们的生活、工作环境差异很大,如果说你在自然的、氧气充足的环境中工作,那没问题,你就不用提高心脏的耐缺氧潜力。但是我们如果需要在缺氧环境中短时间经历一下,如果你心肌的耐缺氧能力不行,你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比如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突然死亡。那么怎么样来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来防止我们遇到恶劣的环境,比如说像在地震中被埋但又不足以致死的情况,空间很狭小,氧气不够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心脏的耐缺氧能力很好的话,你生存的时间就会比较长,争取到了被营救的时间。所以说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是有好处的。但是怎么来提高呢?有一个办法,既可以锻炼心率,也可以锻炼心肌耐缺氧能力,还可以锻炼心肌收缩力,那就是“有氧运动”,它是提高心脏潜力的最好措施。

大家可能都知道运动好,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应该如何运动,我们适合做哪些运动?比如举重这种运动就不好,它不利于提高心脏的潜力。能够我们经常做的散步、跑步、登山、游泳、劳动都是一些能够提高心脏潜力的非常好的运动方式。这些活动能够增加机体的耗氧量,能够给心脏增加一定的负荷,使心脏处于一种“又累又饿”的状态。“饿”是指心脏本身血液相对不够用,所以我们运动多了的时候会感觉气短、憋气。再严重了,就是憋气、跑不动了,是心脏累了。那么通过“饿”和“累”,正好锻炼心脏的潜力。到底怎么来把握,是不是越“饿”越好,越“累”越好呢?不是这样的,需要把握尺度。怎么来把握?这是大家要牢记的。

这个尺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每次锻炼的时候我们的心率达到什么程度算是好。好多养生保健的书都主张使心率提高百分之多少,要增加多少次才达到了锻炼的目的。我想如果要照这个办的话,你真的办不到。为什么呢?如果你心脏潜力没有那么大,你做到那个程度,对于你的心脏来讲是严重超负荷了,根本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反而伤害了心脏。

如果你心脏的潜力比较大的话,达到他们讲的那个数值对你来讲就是小菜一碟,轻而易举,这样就又达不到提高心脏潜力的效果,所以这里还要强调“因人而异”。那么怎么来掌握呢,就是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靠一两次的锻炼来达到提高心脏的潜力效果。具体运动的时候,应运动到觉得稍微有点累了即可。之后在这个程度上坚持一段时间,直到感觉不累为止,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提高一点,又觉得稍微累了,再坚持一定时期,如此逐渐提高。

不需要每天都提高,这样你的心脏受不了,也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一定要一点一点地增加,每增加一点,持续一到两周。如果说你怕运动量增加得太快,你也可以一个月增加一点。这样你就可以把心脏的潜力很稳妥地提高了。二是我们心脏的潜力到底要提高到什么程度。是不是一定要提高到跟飞人刘翔的一样呢?刘翔是田径运动员,他的心脏功能很好,那是不是我们每个人心脏的潜力都要达到那种程度呢?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就像我们平时开车上班一样,我们不一定非要开好车,车就是代步工具嘛。但是我们的心脏要锻炼到什么程度,够我们日常的使用、日常的消耗,就足够了,不需要吹毛求疵。还是要适合自己并且适度。

博主简介:贾海忠,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理论和临床研究。擅长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神经官能症,肾脏疾病、疑难杂症等。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