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学生对同龄人进行“最想了解的性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小样本调查显示,逾八成同学关心如何应对性骚扰,逾六成人关心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性骚扰
遭遇性骚扰,亲友应主动给予理解和安慰,这是最为重要的。
大学生最怕性骚扰?日前,广东几位大学生在同龄人中进行的一项小调查显示,两成受访者曾有过被性骚扰的经历,最早的甚至可追溯到小学六年级。而“遇到性骚扰该怎么办”,成为超过八成的受访同学最关心的话题。同学们认为,这份调查说明现在的大学生更关心自己在性方面的合法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遭遇性骚扰的几率可能比人们想象的要高。(任珊珊 江澜、李文敏)
案例
公厕遭遇露阴癖 小女生痛苦八年
广东某高校大二学生崔杭(化名)曾遭遇过三次性骚扰,最早的一次竟然发生在小学六年级。“我发育得比较好,12岁时身高已接近1.6米,经常被人当成高中生。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老是遭遇"变态佬"。”她说,第一次遭遇性骚扰发生在公园一间位置比较偏僻的公厕。一个猥琐的中年男人尾随她进了公厕,当她觉得不对劲,疑惑地回头时,惊讶地发现那男人对着她撩开衣服,露出了下体。
“那时年纪小,不懂得大声叫人来,也不知道逃跑,只是呆站在原地,害怕地捂住眼。”等她再睁眼时,那人已经狂笑着奔出厕所。小崔说,这恶心的一幕时常在她眼前晃动。很长时间内,她不敢一个人上光线不好或人少的公厕。有时,走在路上听到跟那个变态男人声音相似的笑声,自己都会控制不住地反胃、呕吐。
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在公交车上遭遇“咸猪手”。前一次发生在高二,“被摸时感到非常震惊、愤怒,事后觉得委屈,也有沮丧。”她不敢向同学诉苦,因为担心“人家会说"是不是你不好,所以倒霉的事都出现在你身上"。由于心理压力太大,小崔从那时起开始深受失眠的困扰。
上大学后,为舒缓自己的心理压力,也为了了解那些曾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人的扭曲心理,她选修了心理学,试着抚平心中的伤痕。在论坛上,她发现跟自己同病相怜的人并非极少数,大家会交流应对经验。
去年十月,当再次遭遇公车性骚扰时,她已经可以镇定地用力拍掉那人的“咸猪手”,当面痛斥“你想干什么?光天化日做这种事,你不怕被警察抓吗?”骚扰者灰溜溜地下车逃走。
“现在我常去网上搜索应对性骚扰的技巧。”她笑说,因为和公共场所的性骚扰相比,在今后要踏入的职场里,性骚扰事件也不少,自己要未雨绸缪,准备好应对之策。
调查
两成受访同学称曾遭遇性骚扰
去年,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0级本科生王琬萍等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题为“大学生最想了解的性知识”的学生科研项目。他们选择的样本不大,只有49人,“都是20~24岁的本科学生,很多人都有男女朋友,并可能开始考虑发生第一次性行为。”王琬萍说,或许因为这个原因,避孕、性行为和性病等相关知识,都是受访者比较关心的话题。
然而,其中一组数据令几位同学既吃惊也困惑。“我们发现,高达81.36%的同学关心如何应对性骚扰的问题,还有61.02%的人关心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性骚扰。”王琬萍说,在个人访谈中,有2名男生和9名女生表示自己曾遇到过性骚扰。而性骚扰的加害方既有异性,也有同性,多数为同龄人,也有校外的陌生人。其中有多人表示,被骚扰的经历最早追溯到小学。
近年来,校园性骚扰案屡屡见诸网络,几乎每次都能挑动年轻网友的神经。或许因为这个原因,论坛、微博上出现的每篇“防狼术”教学帖,都会被疯狂转发。然而,回到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们仍然担忧:遇到性骚扰,该怎么防范?如何尽可能降低对自己的伤害程度?
专家点评
性骚扰可令受害者精神受创
“遭遇性骚扰,常常对受害者造成精神创伤,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性骚扰,影响更为深远。”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科王相兰副主任医师指出,在性骚扰受害者中,最常见的有情绪的改变,例如易恐慌、紧张、情绪低落等。部分受害者还会出现行为改变,例如对他人有攻击性,有些人则变得退缩,不愿和他人交往。
构成人身伤害、性质恶劣的性骚扰,还可能进一步影响受害者的性心理,导致婚恋生活受挫,如有小女孩被成年男性猥亵,长大后认为男人皆坏人,影响她和异性的交往;有些人则会出现性交疼痛、性冷淡;还有人走向另一极端,因身心受伤而自暴自弃,表现为性的放纵。
专家支招
亲友理解和安慰最重要
遭遇性骚扰,该如何自救?首先,要勇敢地对实施性骚扰的人说“不”,果断报警或向周边的人公开寻求帮助。这有助于中止侵犯,避免事态恶化,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其次,尽可能保留受骚扰的证据。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将手机拍照、录音功能设为快捷键,方便快速隐蔽地保留证据,便于将作恶者绳之以法,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
其次,不要自责,不要认为“别人不受骚扰,是我不好才被人侵犯。”受惩罚的应该是作恶者,而非被骚扰的人。再次,尽早向信得过的朋友和亲人寻求安慰。亲情和友情的支持,是最好的疗伤药。最后,如果对亲友倾诉,仍不能摆脱噩梦,可以向专业心理医生求助。
王相兰指出,如果身边朋友因遭遇性骚扰而痛苦不堪,亲友可以主动给予理解和安慰,这是最为重要的。情感的支持,可以避免令对方产生“我被大家嫌弃、抛弃”的感觉,加剧心理伤害。在安慰受害者时,如果受害者流露出自责、对未来绝望等悲观念头时,要给予纠正,鼓励其放下思想包袱,积极寻求心理干预。
相关阅读:
>>两女子举牌称“我可以骚” 抗议上海地铁着装要求
上一篇 : “输血美容”已悄然兴起 专家提醒小心败血症
下一篇 : 美国流感疫情加剧 18名儿童丧生逾2000人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