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资讯

专家呼吁远程医疗纳入第三方力量

1944

2015年3月14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第11期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主任科员范晶指出,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4年9月下发了《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这个文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词,即推进。它的主要论调是希望把远程医疗作为很重要的一个领域去推进。”

范晶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对远程医疗的定义做了清晰阐述。健康的监测指导、非互动的医疗保健信息服务、互动的医疗保健咨询服务、医药电子商务服务、医疗服务流程优化等五种当下热门的互联网健康模式,与远程医疗还是存在区别的。远程医疗的范围相对比较窄,必须是有资质的医疗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是通过通信、计算机等信息化手段作为媒介来提供的,它和传统面对面医疗存在本质差异。目前比较成熟的远程医疗项目包括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监护、远程视频会诊等,这些所有的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不涉及对人体的直接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国内远程医疗目前已经发展了20多年,也不乏成功案例,但它在发展中仍遭遇了一系列瓶颈,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是远程会诊利用率高低不一。对此,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认为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导致的:“发起会诊的医疗机构和接受会诊者之间有级差。有的二级医院觉得自己水平不错,发起会诊的意愿就不足。有时申请远程会诊程序很繁琐,要打一圈报告,这使很多人放弃远程会诊。”

于广军进一步指出,除程序繁琐这一制约因素外,医院质量控制和远程医疗的标准规范很薄弱也是制约远程会诊发展的障碍。“一旦在远程会诊中发生医疗纠纷,如何界定责任是一大难题。”

作为西南地区医疗市场里的领头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担着繁重的远程医疗任务,目前已和572家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合作,其中三级医院有82家,二级医院有328家。

在提到远程医疗发展中遇到的困惑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认为,远程医疗推广受阻,与病人、下游医院以及大医院医生三者的观念密不可分。“中国病人始终认为在就诊时见到医生比较保险;下游医院在开展远程医疗时没有获益,导致他们动力不足;大医院医生也因为没有在开展远程医疗过程中获益而不积极。”

范晶坦承,现阶段远程医疗的发展存在以下三大问题:第一,收费项目标准偏低,目前绝大部分省执行1999年制定的收费标准,仅为150元/小时。该标准已经不适应现在新形势,新模式下的远程医疗服务已经没有办法按照这个标准收费。医疗机构如果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收费不能覆盖它的成本;第二,在很多情况下,远程医疗没有被纳入医保报销,病人会有经济上的顾虑;第三,作为开展远程医疗的双方,大医院和基层医院间如何划分法律责任和权利义务不清晰。

对于如何破除远程医疗发展的障碍,业内专家也纷纷献计献策。

李为民指出,要顺利推进远程医疗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对下游医院和大医生的宣传力度,同时保障双方利益,使他们有开展远程医疗的积极性。

范晶认为,远程医疗除了解决时间和空间问题外,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医疗资源增量的问题,把医生的碎片时间利用起来,因此要有一个增量思维。

复旦大学远程医学中心在1994即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是国内较早涉足该领域的单位之一。该中心原主任赵家骜对远程医疗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都有很深体会,他强调,除了要发挥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外,还要将互联网、金融等第三方机构纳入进来。发展远程医疗单靠医院力量总会有些局限,要纳入第三方服务共同推动。

于广军也持相同观点。他指出,要推动远程医疗的发展,需考虑将它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平台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享给好友 分享给好友

上一篇 : 北京21家市属医院绩效成绩单公布 安定医院夺魁

下一篇 : 范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疗不一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