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诫上了年纪的老人:天气渐暖宁可睡觉睡到中午,也不要总做3事
发布于 2025/04/11 06:30
发布于 2025/04/11 06:30
春天来了,阳光变得温柔,空气里都是懒洋洋的味道。很多老人觉得"春困秋乏",干脆就放任自己多睡会儿,甚至睡到中午才起床。其实,适度的"春眠"对老人来说反而是好事——充足的睡眠能帮助身体修复,调节免疫力。但有些老人却总爱在春天做3件事,这些看似平常的习惯,可能正在悄悄伤害健康。
1.大清早空腹去晨练
"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话被很多老人奉为真理,天刚亮就急匆匆出门锻炼。但春季昼夜温差大,早晨气温偏低,血管容易收缩,血压波动明显。更危险的是,经过一夜消耗,人体血糖处于较低水平,此时剧烈运动可能诱发低血糖、头晕甚至心脑血管意外。
建议把锻炼时间推迟到太阳升起后,出门前先喝杯温水,吃片全麦面包或香蕉垫垫肚子。运动强度也要量力而行,散步、太极这类温和活动更适合春季。
2.急着脱掉厚衣服"春捂"
气温刚回升就急着把秋衣秋裤收起来?小心"倒春寒"偷袭。老人体温调节能力下降,骤冷骤热极易感冒。春季病菌活跃,一场小感冒可能引发肺炎等严重问题。民间说的"春捂秋冻"其实很有道理——重点护住脖颈、腰腹和脚踝,外套可以随时穿脱,但贴身衣物别减得太快。
3.盲目跟风"吃春"
香椿、野菜、春笋......这些时令食材确实诱人,但老人消化功能弱,过量食用可能适得其反。比如香椿含亚硝酸盐较多,食用前务必焯水;野菜可能残留农药或引发过敏;春笋粗纤维多,肠胃不好的老人容易胀气。尝鲜可以,但千万别把"吃春"变成"吃撑"。
给长辈的春日小锦囊
①睡醒别马上起床,先在床上活动下手脚,坐起缓1分钟再下地;
②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开窗通风,每次15分钟就够了,避免穿堂风直吹;
③饮食记住"三低一高":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春天适当多吃豆制品和深绿色蔬菜。
春天本该是充满生机的季节,老人更要学会"懒"得科学。该睡觉时就安心睡,该偷懒时别逞强,把省下来的精力用在真正值得的事情上——比如和老友喝喝茶,陪孙辈放放风筝。毕竟最好的养生,就是顺着季节的节奏,舒服自在地活着。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