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胃出血可通过停止饮酒、保持平卧体位、暂时禁食、药物治疗和及时就医四种方式处理。胃出血通常由酒精刺激黏膜、胃酸分泌过多、胃溃疡加重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停止饮酒:
立即终止酒精摄入是首要措施。酒精会持续刺激胃黏膜血管扩张,加重出血风险。同时避免摄入含咖啡因或碳酸饮料,减少胃部蠕动和胃酸分泌。可少量饮用室温清水保持口腔湿润,但24小时内禁止进食。
2、保持体位:
采取左侧卧位可减少胃酸反流,头部垫高15度防止误吸。避免突然起身或剧烈动作,防止血压波动导致出血量增加。若出现呕血现象,需将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
3、暂时禁食:
出血急性期需严格禁食8-12小时,后期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禁食期间可通过静脉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恢复进食后首选米汤、藕粉等碱性流食,避免牛奶等促进胃酸分泌的食物。
4、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可抑制胃酸分泌,止血药物如凝血酶能促进创面愈合。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可形成保护层,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禁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激素类药物。
出血停止后需保持1个月以上清淡饮食,逐步增加蒸蛋、嫩豆腐等低纤维高蛋白食物。戒酒期间可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代谢功能,恢复期每天分5-6次少量进食。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监测黏膜修复情况,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腹压增高。若出现黑便或呕血症状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