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丙转氨酶和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原因
发布于 2025/05/11 06:05
发布于 2025/05/11 06:05
谷丙转氨酶和谷氨酰转肽酶偏高可能由脂肪肝、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胆道梗阻等原因引起。
非酒精性脂肪肝或酒精性脂肪肝均可导致肝细胞损伤,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和谷氨酰转肽酶升高。脂肪堆积使肝细胞膜通透性改变,酶释放入血。治疗需控制体重、调整饮食结构并戒酒,中重度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护肝药物。
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发肝脏炎症反应,肝细胞破坏后释放转氨酶。常伴随乏力、黄疸等症状。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等,同时配合保肝治疗。
长期过量饮酒直接损伤肝细胞线粒体,导致谷氨酰转肽酶显著升高。可能进展为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化。根本治疗是严格戒酒,急性期需静脉补充B族维生素,严重者需住院治疗。
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部分抗生素等药物代谢产物可造成肝细胞毒性。表现为用药后转氨酶进行性升高。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使用谷胱甘肽等解毒剂,重症需血浆置换。
胆结石、胆管狭窄或肿瘤压迫导致胆汁淤积,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尤为明显。多伴有皮肤瘙痒、陶土样便。需通过ERCP或手术解除梗阻,合并感染时需用头孢类抗生素。
日常需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奶蓟草提取物等抗氧化剂。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若持续异常需行肝脏超声或弹性检测。注意观察尿色变深、皮肤瘀斑等肝硬化征兆,出现腹胀、嗜睡等肝衰竭表现应立即就医。
上一篇 : 长时间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怎么回事,怎么办
下一篇 :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可以洗澡吗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