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

发布于 2025/05/13 08:22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通过止血治疗、降低颅内压、防治脑血管痉挛、预防感染、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该病症通常由颅脑外伤导致血管破裂、凝血功能障碍、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外伤后继发脑水肿等因素引起。

1、止血治疗:

急性期需立即控制出血,常用药物包括氨甲环酸、酚磺乙胺等抗纤溶药物,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减少再出血风险。严重出血需配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同时监测凝血功能指标。

2、降低颅内压:

采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减轻脑水肿,必要时联合呋塞米等利尿剂。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渗透压失衡。床头抬高30度促进静脉回流,重症患者需进行颅内压监测。

3、防治脑血管痉挛:

出血后3-14天易发生脑血管痉挛,可口服尼莫地平扩张脑血管。同时维持正常血容量,通过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补液,避免低血容量加重缺血。

4、预防感染:

开放性颅脑损伤需预防性使用头孢曲松等三代头孢菌素。留置引流管患者需每日消毒穿刺部位,监测脑脊液性状变化,出现浑浊需立即进行细菌培养。

5、手术治疗:

对于CT显示血肿量大于20ml或中线移位超过5mm者,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合并颅骨骨折凹陷深度超过1cm时,应实施骨折复位固定术,术后留置硬膜下引流管。

恢复期需保持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g,避免高钠饮食加重脑水肿。卧床期间每2小时协助翻身预防压疮,肢体保持功能位摆放。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幅度由小到大渐进增加。三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及高空作业,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吸收情况。出现头痛加剧或意识改变需立即返院检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