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内检后出现褐色分泌物多数属于正常现象,可能与宫颈刺激、胎膜早破、胎盘因素、阴道炎症、先兆临产等原因有关。
1、宫颈刺激:
内检时医生手指或器械接触宫颈可能造成轻微机械性刺激,导致宫颈表面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与阴道分泌物混合氧化后呈现褐色,通常量少且24小时内自行停止。无需特殊处理,避免剧烈活动即可。
2、胎膜早破:
若胎膜边缘剥离可能引起少量出血,混入羊水后形成褐色分泌物。需观察是否伴随液体持续流出或宫缩,可通过pH试纸检测是否破水。出现规律腹痛或大量流液需立即就医。
3、胎盘因素:
胎盘低置或边缘性前置胎盘患者内检易诱发剥离出血。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或伴有持续腹痛提示胎盘早剥可能,需急诊超声检查胎盘位置及胎儿状况。
4、阴道炎症:
妊娠期阴道黏膜充血脆弱,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或念珠菌感染时,内检可能加重黏膜损伤出血。典型表现为分泌物异味、外阴瘙痒,需白带常规检查确诊后对症治疗。
5、先兆临产:
孕37周后出现褐色分泌物可能是宫颈软化扩张过程中毛细血管破裂所致,属于临产征兆之一。伴随规律宫缩、见红或胎头下降时需做好分娩准备。
建议孕妇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温水清洗1-2次,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及时更换。避免盆浴、性生活及使用卫生棉条,观察分泌物颜色、气味及量的变化。适当增加含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预防贫血,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出现鲜红色出血、持续腹痛、胎动异常或发热时需立即产科急诊。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监测胎儿宫内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