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重视微量白蛋白尿?

发布于 2018/10/09 13:48 复禾健康

为什么要重视微量白蛋白尿?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毫克。尿中的白蛋白含量在20mg/L- 200mg/L范围内,尿常规化验,蛋白定性是阴性,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如果尿中白蛋白的含量超过200mg/L,尿常规化验,蛋白定性就为阳性,程度可以是 “+” ~ “ ++++”不等,此时就不是微量白蛋白尿而是临床蛋白尿。

大家都知道,尿常规蛋白阳性意味着肾脏损害,而且可以说是很严重的损害,因为尿蛋白阳性意味着肾脏损害的不可逆性,有时候还会进展很快,甚至可以发展到尿毒症。那么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尿蛋白阴性)又意味着什么呢?微量白蛋白尿是全身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人体动脉分布全身,动脉内膜的病变的早提示就是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肾脏滤出尿液的主要功能单位是肾单位,是由一团微小动脉组成的血管球构成。动脉内膜损伤后,经过体内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导致肾脏漏出白蛋白的量增多,超过20mg/L,就进入“微量”的时代,超过200mg/L,就进入不可逆损伤的临床蛋白尿的“快车道”。微量白蛋白尿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早期”意味着可以逆转,所以微量白蛋白尿被视为肾脏病变过程中唯一能够逆转“窗口”,已经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常常要想到以下情况:

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那么提示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包括肾脏病变、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等,而且与糖尿病的预后密切相关,与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如果是高血压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意味着肾脏出现损害,又提示中风发作的危险会提高;如果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阳性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死亡率比阴性患者高2~8倍;如果是次发现微量白蛋白尿,又没有前面讲的那些疾病,那意味着肾脏疾病的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已经作为肾脏损害常规的筛查指标。或者反过来说,一旦微量白蛋白尿阳性,就一定要注意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肾病、心血管等疾病的可能。

微量白蛋白尿既然如此重要,治疗上有什么好办法吗?

临床上发病人群大多具有中年前后、腹型肥胖、活动少、生活不规律等特征,或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这些病人多具有胰岛素抵抗。微量白蛋白尿与胰岛素抵抗状态关系密切,后者又是引起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病的核心。所以,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应该是降低微量白蛋白尿的主要手段。遗憾的是,西医目前对治疗微量白蛋白尿,或者说控制胰岛素抵抗的方法相对单一,目前被认可和广泛使用的方法是使用的两类降压药,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但不能很好的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另外,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包括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前者在非糖尿病人群的使用受到质疑,后者因其心血管的副作用而受到限制。所以,西医临床办法有限。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微量白蛋白尿,有很好的疗效,不仅能很好的控制尿微量白蛋白的量,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通过研究发现:

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与脾气虚弱、痰瘀互结有关,临床上符合中医“聚证”的理论,并提出“益气散聚法”为主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的综合治疗体系,通过“益气散聚方”(经验方)和基础治疗,不仅解决了胰岛素抵抗的状态,从根本上肃清了微量白蛋白尿产生的上游根源,而且通过降低微量白蛋白尿,减轻了血管内皮损伤,进而防止相关疾病并发症下游事件的发生和进展,更好的保护了肾脏。

除了上述的治疗外,要注意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总之,要重视微量白蛋白尿,才能更好的预防相关疾病的并发症,更好的保护肾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