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牙龈上出现血包可能由乳牙滞留、根尖周炎、牙龈外伤、血液疾病或血管瘤引起,可通过乳牙拔除、根管治疗、局部清创、血液检查或激光治疗等方式处理。
1、乳牙滞留:
恒牙萌出过程中乳牙未脱落,导致牙龈受压形成血性囊肿。表现为牙龈肿胀呈蓝紫色,触诊有波动感。需口腔科拍摄X线片确认恒牙位置,局麻下拔除滞留乳牙后血包可自行消退。
2、根尖周炎:
龋齿未及时治疗引发牙髓坏死,脓液穿透牙槽骨在牙龈形成瘘管伴血性渗出。伴随患牙叩痛、咀嚼无力等症状。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配合头孢克洛等抗生素控制炎症。
3、牙龈外伤:
进食硬物刺伤或跌倒撞击导致牙龈毛细血管破裂,形成局限性血肿。可见牙龈局部紫红色隆起,48小时内冷敷可减少出血,血包较大时需切开引流。
4、血液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血友病等凝血功能障碍疾病,可能表现为自发性牙龈血疱。需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确诊后输注血小板或凝血因子替代治疗。
5、血管瘤:
先天性血管畸形在牙龈形成血管瘤,表现为界限清楚的紫红色包块。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较小病灶可观察,增大明显的需激光或硬化剂注射治疗。
日常需选用软毛儿童牙刷轻柔清洁口腔,避免进食过硬食物。增加猕猴桃、柑橘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摄入,促进牙龈组织修复。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龋齿或牙齿排列异常,学龄前儿童建议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出现牙龈反复出血或血包持续增大时,需及时排查血液系统疾病。